关闭

王羲之与台州的不解之缘:台州是书圣学书感悟之地

2017-11-04  16:45:07  来源:中国台州网-台州晚报   作者:邢积栋

王羲之

《兰亭序》真迹高清大图

台州文化人特别重视王羲之书法,这不但因为王的书圣地位,更由于他与台州有不解之缘。

作为台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,出于对书法的热爱,对家乡的感情,对社团的责任,我也加入对王羲之与台州的关系探究。

台州是王羲之学书感悟之地

据南朝刘宋刘义庆的《世说新语》:“王羲之得用笔法于白云先生,先生遗之鼠须笔。”北宋朱长文《墨池编》卷二记载了王羲之所记之“白云先生书诀”:“天台紫真因及余曰:子虽至于斯,仍未至于斯也。若书之气,必达乎道,同混元之理。似七宝之贵,垂万古之名。……维永和九年九月五日,晋右将军王羲之记。”

这里,王羲之详细记录了紫真即白云先生对自己书法“达乎道”的点化。史实表明,“白云先生书诀”佐证确凿: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写有“飞鸟帖”,内有“白云先生书诀进于先帝御府”句(见唐禇遂良临“飞鸟帖”,现存台北故宫)。

同时,王羲之在天台学书的遗迹多有记载。《天台山方外志要·古迹》云:王右军墨池,在华顶峰,王羲之尝与支遁游天台山,临池取水作书,今池水犹墨”。《天台续集·别集》云:“昔白云先生与王羲之列素写‘黄庭经’于此,后人遂以黄经名洞云。”这个洞即如今华顶山上的黄经洞。目前王羲之墨池在全国作为景点不少,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绍兴、山东、抚州等三个。从史料看,台州的王羲之墨池,完全可以进入全国著名墨池前列。

台州是流传王羲之“兰亭序”的热土

兰亭刻帖

南宋贾似道(天台人)玉枕本。贾虽身后名声不佳,但颇有才华。家藏书画名迹多至千卷,而且皆用古玉一字朱文打印。其中各种兰亭摹本、刻帖竟达八千多匣。传世最好的玉枕本就是贾刻本。

石刻本以定武本最为著名,多数意见以为,系唐欧阳询所摹拓,当时太宗将勒石留置禁中,因此流入世间的拓本很少。流传至今最为可信的有,元独孤淳朋(天台人)本,原帖经火烧,仅存残片,今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。独孤淳朋为长老,俗姓杨,收藏有定武兰亭拓本。

还有元柯九思(仙居人)本。台北故宫博物馆藏。其中“湍”、“带”、“右”、“流”、“天”、五字已损,第十五行末“不”字右侧有一小“僧”字,为梁时鉴赏家徐僧权的押署。

赵孟頫、独孤淳朋与《兰亭十三跋》

赵孟頫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,今湖州人。作为宋宗室的他避难到天台,独孤淳朋以“兰亭序”拓本相赠。赵孟頫舟中赏析修习,写下著名的《兰亭十三跋》。现录两跋,以窥斑见豹。

第一跋:兰亭帖自定武石刻既亡,在人间者有数。有日减,无日增。故博古之士以为至宝。与独孤结一重翰墨缘也。至大三年九月五日。跋于舟中。独孤名淳朋,天台人。

第七跋:书法以用笔为上,而结字须用工。盖结字因时相传,用笔千古下易。右军字势古法一变,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,故至今以为师法。……

题跋内容很多,其中第七跋乃赵孟頫论书名言。“用笔千古不易”之论足以垂范后世。由此而言,独孤淳朋功莫大焉。

南宋桑世昌与《兰亭考》

桑世昌是陆游的外甥,祖籍江苏,其父桑庄,绍兴初流寓天台。桑著有《兰亭博议》十五卷,以今名《兰亭考》传世。该书主题集中而内容广泛;有兰亭古迹之所在及雅集所成诗文并后序(孙绰);有两宋帝王、后妃的临写、赏赐、题跋;有唐至宋关于《兰亭序》源流的资料;有“永字八法”的传授脉络,将兰亭序归入;有唐宋两代诸家关于《兰亭序》历代临摹本、石刻本的题跋、评论;有两宋名家关于王羲之及兰亭雅集的评论文字。有孙过庭和苏轼、黄庭坚题跋中的相关认识与评价;有唐宋诗文名家有关《兰亭序》的诗赞;有当时所见各地传刻和公私收藏的各种《兰亭》版本;有“修褉”风俗的由来,以及历代修褉之日曲水流觞活动。

在缉录前人著述文字的同时,桑世昌也偶尔表明了自己的意见。因此,桑的《兰亭考》可谓南宋“兰亭学”的集大成之作,为后世研究考证“兰亭”提供了重要的资料。

元刘仁本与续兰亭会

王羲之兰亭会后,隔1008年,元至正二十年三月初三,刘仁本等42人,相聚在余姚秘图山之雩咏亭修褉事。这次聚会之所以称续兰亭会,就是因为人数相等、景物相似,内容相同,都是因三月初三褉事而行,均取晋人所咏诗率吟就。刘仁本的序写道:“东晋山阴兰亭之会蔚然文物,衣冠之盛,仪表后世,使人景慕不忘也……余有时志久矣。”文期酒会为旧时传统,王羲之兰亭会之前、之后都有过,但因为景慕兰亭会而仿照,刘仁本是唯一的一次。这次盛会,为余姚“文献名邦”的美誉添上了浓重的一笔。

据史料,刘仁本本姓郭,祖籍仙居,其父承舅刘氏祀,改姓刘,迁至温峤大球,当时属黄岩,今属温岭;元末进士,授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,曾受命办黄岩文献书院、修杜范祠。至正二十一年元廷命方国珍运漕粮,授刘仁本为枢密院副使。后人对刘评价甚高,晚清王棻《台学统》评曰:“戎马倥偬之时,独能笃志儒修,振兴文教……其文采风流,亦足辉映千古矣。”

明清以来,王羲之热温度不减

明贾诗写七绝一首咏王右军墨池:“墨池千古覆青冥,内史当年写道经。换却白鹅今不见,空遗寒碧照山亭。”清进士洪若皋(临海人),则写下七律讴歌王墨池。清代两个半才子之一齐朝南(天台人),退休后练写兰亭,集兰亭字成诗几十首。

当代台州人学习和研究两王书风方兴未艾,有的甚至出书“王羲之传”。

作者手记

建议召开王羲之与台州关系研讨会

本人刚涉足这项探索,初谈几点遇到的问题。

史证需要原件。如本文提到的,有赵孟頫《兰亭十三跋》的独孤淳朋藏本,今流落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,定武石刻柯九思本和褚遂良临《飞鸟帖》,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。如何让原件说话?

需要辨疑的问题,如:白云先生到底是谁?是周灵王太子王乔还是司马承祯?白云先生书诀记于何时?是永和九年三月初六还是九月初五?两份白云先生书诀哪份为准?

对同一史实有不同解读,需要释疑。如白云先生书诀结尾署名为晋右将军王羲之记,有人提出质疑。

要分别史实和传说。千百年来,由于台州大众对王羲之的崇敬,王羲之也确实在台州学书悟道,留下珍贵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,都是今天的宝贵资源。但作为学术研究,因有所区别,且体现在王羲之的遗迹建设上。如王羲之墨池的原址、独笔鹅的故事等。

责任编辑:杨能勇
相关阅读